趣赢注册

这3位四野名将,解放战争初期立下大功,为何最后授衔却很尴尬?

关于趣赢注册

你的位置:趣赢注册 > 关于趣赢注册 > 这3位四野名将,解放战争初期立下大功,为何最后授衔却很尴尬?


这3位四野名将,解放战争初期立下大功,为何最后授衔却很尴尬?

发布日期:2024-07-29 17:58    点击次数:60

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1890期。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一支主力作战部队,1950年中期兵力最多时达到150万人,曾在大决战阶段歼灭过东北、华北两个国民党军事集团,令全国各路蒋军胆寒。其实四野成立的时间比较晚,1945年下半年才由各个战区调集力量奔赴东北,逐步使东北解放军发展壮大,后来才演变为第四野战军。

四野创立时的元勋,在1955年大授衔时往往获得较高军衔,比如曾带领新四军3万余人赶赴东北组建军队的黄克诚,55年授予开国大将军衔,以表彰其突出功绩。但并非所有四野缔造者都在1955年评衔时占据优势,有三位对四野创建起到关键作用的将领,授衔时的待遇都不高,最高的一个只是开国中将军衔,显得比较尴尬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
这三位名将分别是李运昌、詹才芳和曾克林,都是东北解放军刚组建时的重要将领。1955年评衔时,曾担任东北民主联军(四野前身)副司令员的李运昌没有获得军衔,而詹才芳和曾克林1955年时还在军队中工作,却也分别只获得中将和少将军衔,跟两人的革命资历多少有些出入,乍一看似乎比较奇怪。如果细细了解事情脉络的话,可以找到原因。

李运昌、詹才芳和曾克林三人,在1945年军委决定经略东北时,都在冀热辽军区工作,冀热辽军区是晋察冀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,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,靠近东北区域,非常适合在东北解放军成立初期进行支援建设,成为四野早期的一支骨干力量。1945年曾克林将军出关的经历,在很多历史材料上都有明确记载。

曾克林时任冀热辽16军分区司令员,是师长级别的干部,看似不是很高的职务,但由于行动迅速,在东北取得了大量武器装备,并将几千人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,成为进军东北的先头部队,为我方抢占了主动权,可以说是立了大功的。而李运昌和詹才芳分别是冀热辽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,是该军区的最高领导,两人之前的革命履历也十分深厚。

之所以三人要么军衔低,要么没有军衔,跟冀热辽军区部队进入东北后的表现有关。众所周知东北战场在1946年上半年打得并不顺利,大部队撤到松花江以北。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,就是曾克林提供给中央的早期情报有误:东北地区短期内并没有足够的日式武器武装四面八方赶赴东北的“徒手兵”(为了快速抢占东北轻装简从),尤其是苏联并未在解放战争初期便支持我军的情况下。

这件事导致东北解放军一开始只有冀热辽军区部队武装情况较好,冀热辽军区部队出关后,由于征兵速度快,难免吸收了一些素质较差的兵员。这造成缺少实战经验的新兵拿着好枪,真正实力较强的老部队连像样的步枪都凑不齐,再加上东北解放军是新组建的队伍,需要磨合期,四野首长在军情紧急部队战斗力又参差不齐的情况下,对曾克林及冀热辽军区部队有一定的意见。早期与杜聿明集团的较量中,我军在东北吃亏不小。

而且在实际发展过程中,四野内部讲究将领的实际战功、指挥水平而非早期的资历,因此冀热辽出身的干部在第四野战军的整体发展并不理想,李运昌、詹才芳等人没有大的提升和军事表现,曾克林更是多次降职,成了航空混成旅旅长,因此1955年授衔时军衔不高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趣赢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